台儿庄形成于汉,发展于元,繁荣于明清,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秀美古城。她的繁荣可以上溯到明万历三十二年(1604年)京杭运河泇河段开通,使台儿庄因河而兴,成为漕运枢纽、水旱码头。 据《清.峄县志》记载:“台儿庄跨漕渠,当南北孔道,商旅所萃,居民饶给,村镇之大,甲于一邑,号为天下第一庄”,“入夜,一河渔火,歌声十里,夜不罢市”。漕运的兴起带来了南北、中西文化的交融,孕育了台儿庄古城多元建筑风格、宗教文化和民俗风情。现保留的古河堤、古码头、茅草房等遗迹,被世界旅游组织誉为“活着的运河”、“京杭运河仅存的遗产村庄”。 70多年前,中国军队3万将士在此浴血奋战,打破了日本侵略者不可战胜的神话,使台儿庄因战而名,被誉为“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”。运河文化与大战文化交相辉映,赋予了台儿庄独特的城市文化内涵,使她不仅成为展示运河文化的典型代表,更是一座民族精神的丰碑。 而今,枣庄市启动实施了古城重建项目,通过恢复城水相依的古城水系、水街、水巷,保留和展示大战遗迹和场景,还原古城历史风貌和民俗风情,全力打造“大战故地、运河古城、江北水乡、时尚生活”的经典景区。 因运而兴的台儿庄,经历了这三度辉煌:一是泇运河开通,本来不知名的村庄成为国家漕运咽喉,南来北往的商人在驳岸码头上生金留银,台儿庄成为富庶的象征。二是1938年的台儿庄大战,这座拥有72座庙宇、6000户人家、八种风格建筑的运河古城,以玉碎为代价,矗立起中国人民抵抗外侮的里程碑。三是2008年至2012年的古城重建,一座体现康乾盛世气象的城市,在战争废墟上神奇复活。这前后400多年时间里,一个只有两平方公里的城镇,所经历的三宗事件,均连接着国家民族的中枢神经:一宗关乎南北运输通道的畅通,一宗关乎民族生死存亡的命运,一宗关乎古代建筑艺术瑰宝的传承。这三宗事件,包含了创造、毁灭、新生三种宇宙大生命的基本形态,是历史轮回的具体显现。 台儿庄古城有了诗的滋润,在审美畴区获得了道德维度,其有形冲击力转化为走进不朽的营养。400多年前,“泇河三公”设计和实施避黄行运工程,内在的动力是“为朝廷尽忠”;70多年前,中国军人与日寇死战,内在动力是“不当亡国奴”;今天,在战争废墟上原真性重建已经消失了的古城,内在动力是抢救文化遗产,传承古人的智慧。三个节点,一个比一个艰难,一个比一个更值得诗人挥动诗笔放开歌喉。今天,我们对避黄行运的开泇工程和台儿庄的崛起感到惊叹,对三万健儿用血肉之躯对抗侵略者的坦克感到悲壮,将来,后人对重建台儿庄古城的壮举又会是怎样的震惊? 台儿庄久远的历史、丰厚的文化底蕴已经深深融入这座城市的精神血脉之中。今天,我们触摸、感悟那段历史的独特之处,对于进一步传承灿烂的运河文化,弘扬民族精神,提升公众对城市的历史认同感,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