乐山大佛位于岷江、大渡河、青衣江三江汇合之处,佛像凿塑于岷江南岸凌云山栖鸾峰临江一面的崖壁上,和乐山城隔江相望。它面对着滚滚东流的江水,以其巍峨雄伟的气势闻名中外。大佛通高71米,头高14.7米,直径10米,发髻1021个,肩宽28米。仅脚背就宽达8.5米,长11米,可围坐百人以上,有“山是一座佛,佛是一座山”之说。
乐山大佛修建于唐代,距今已有1200多年,由于设计了巧妙而隐蔽的排水,使它历经千年风霜,至今仍然安坐在滔滔江水之畔,静观人间的沧海桑田。大佛造型庄严。建构精湛,堪称鬼斧神工。大佛右侧的石壁上,有一条险峻的栈道自上而下盘旋至大佛脚,这便是著名的“九曲栈道”,是与修建佛像同时开凿的。栈道第一折处的“经变图”雕刻精细,形象生动,线条优美,并刻有楼台亭塔,是研究唐代建筑和石刻艺术的宝贵资料。
乐山大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,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,属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、5A级景区,与蛾眉山同时被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。
凌云山紧傍岷江,上有凌云寺,建于唐代。依山开凿乐山大佛一座,通高71米,脚背宽8.5米,为当今世界第一大佛。乐山大佛为唐代开元名僧海通和尚创建,历时90载完成,是世界上最高的石刻弥勒佛像,雍容大度,气魄雄伟,历来就有“山是一尊佛,佛是一座山”的美誉。
乐山大佛景区内的麻浩岩墓博物馆,是中国第一家汉代岩墓博物馆,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已开放的是一个“前堂三穴”的大型墓。墓门上均有精工雕刻,飞檐、瓦当、斗拱,花纹图案,无一雷同,墓壁上还有许多历史故事和动物浮雕。是研究古代建筑雕刻、民俗、宗教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。
此外,这里还有乌尤山与凌云山并肩立于岷江之滨,四面环水,如一堆碧玉浮于江水之中。山上有创建于盛唐的乌尤寺,寺内现存七座殿堂,寺周林木葱笼,尤显幽雅谧静。寺内尔雅台是汉代文字家郭舍人注释《尔雅》的地方。
近年,人们发现了以乌尤山、凌云山、龟城山构成的乐山巨形睡佛景观,隔江望去,酷似一巨大佛像仰卧于三江之上,卧佛直线长1300多米。巨型卧佛的发现,为乐山大佛景区更添魅力。
大佛体态匀称,神势肃穆,依山凿成,临江危坐。大佛通高71米,头宽10米,发髻1021个,耳长7米,鼻长5.6米,眉长5.6米,眼长3.3米,肩宽28米 ,手指长8.3米,脚背宽8.5米,可围坐百人以上,被诗人誉为“山是一尊佛,佛是一座山”,为世界第一大佛(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)。大佛左侧,沿“洞天”下去就是凌云栈道的始端,全长近500米。右侧是九曲栈道。据唐代韦皋《嘉州凌云大佛像记》和明代彭汝实《重修凌云寺记》等书记载,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(713年),完成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(803年),历时达90年。一千多年来,乐山大佛阅尽多少人间春色,经历多少朝代更迭,依旧肃穆慈祥,心旌不摇。乐山大佛开凿的发起人是海通和尚。海通是贵州人,离乡别家,来到乐山凌云山下当和尚。凌云山下乃三江汇聚之处,每当汛期,山洪暴发,洪水便似脱缰的野马,横冲直撞,常常毁坏农田,倾覆舟楫。
乐山大佛头与山齐,足踏大江,双手抚膝,通高70余米,头高约15米,头项上可置圆桌。耳长7米,眼长3.3米,耳朵中间可站两条大汉。肩宽28米,可做篮球场。它的脚背上还可围坐百余人,是一尊真正的巨人。
前几年,有游客发现乐山大佛背后的山像睡佛,乐山大佛正好建在睡佛的心胸之处,寓意更加深刻。
乐山大佛十二胜景
乐山大佛 巨型睡佛 东方佛都 佛国天堂 凌云禅院 灵宝塔 凌云栈道 海师洞 麻浩崖墓
壁津楼 乌尤山 沫若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