川劇 |
四川皮影 |
四川茶館 |
蜀繡 |
川酒 |
「千年古國」三星堆 |
四川糖畫-四川木偶 |
|
川劇,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。成都,是戲劇之鄉。早在唐代就有「蜀戲冠天下」的說法。清代乾隆時在本地車燈戲基礎上,吸收融匯蘇、贛、皖、鄂、陝、甘各地聲腔,形成含有高腔、胡琴、
昆腔、燈戲、彈戲五種聲腔的用四川話演唱的「川劇」。其中川劇高腔曲牌豐富,唱腔美妙動人,最具地方特色,是川劇的主要演唱形式。川劇幫腔為領腔、合腔、合唱、伴唱、重唱等方式,意味雋永,引人入勝。川劇語言生動活潑,幽默風趣,充滿鮮明的地方色彩,濃郁的生活氣息和廣泛的群眾基礎。 常見於舞台的劇目就有數百,唱、做、念、打齊全,妙語幽默連篇,器樂幫腔烘托,
「變臉」、「噴火」、「水袖」獨樹一幟,再加上寫意的程式化動作含蓄著不盡的妙味……。川劇為世人所喜愛並遠涉重洋傳遍世界。川劇名戲《白蛇傳.金山寺》更是在國內外流傳甚廣。 四川皮影,又叫「燈影戲」。清代極盛。像山西皮影一樣,也分東西兩路。東路分佈於川東、川北山區,影人形制多為直線造型、刻工精細,形體高約30厘米,以牛皮製成。當地人稱作「渭南影子」,因為從陝西渭南傳來之故。西路分佈於川西成都地區,影人形制受北京皮影影響,高約60厘米。四川皮影所演劇目除歷史、神話、傳說外,多為諧劇。影人造型誇張、滑稽,臉譜服飾多仿川劇,因而很有地方特色。 四川茶館除了休閒之外,還是重要的社交場所。在舊社會,三教九流相聚在此,不同行業、各類社團在此瞭解行情、洽談生意、看貨交易;黑社會買賣槍支、鴉片也常在茶館進行;袍哥組織的「碼頭」也常設在茶館裡。這些茶館大多還兼營飯館、旅店。每逢寒暑假,茶館又成為爭聘教師「六臘之戰」的戰場。可以說,七十二行,行行都把茶館當做結交聚會的好去處,茶館成為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。 舊社會的茶館還兼有調解社會糾紛的職能。親朋鄰里之間若出現了糾紛,雙方約定到某茶館「評理」。凡上茶館調解糾紛者,由雙方當事人出面,請當地頭面人物調解,雙方參加辯論的對手經過一番唇槍舌戰之後,由調解人仲裁。所謂「一張桌子四隻腳,說得脫來走得脫」。如果雙方各有不是,則各付一半茶錢;如是一方理虧,則要認輸賠禮,包付茶錢。
茶館的另一重要職能是作為社會文化娛樂場所。晚上茶館設有川劇「玩友」坐唱,俗稱「打圍鼓」。另外,有些茶館設有四川揚琴、評書、清音、金錢板等演出活動。坐茶館的人可以邊飲茶,邊欣賞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曲藝節目。 蜀繡
又稱「川繡」,產於四川成都。 早在漢代,成都的織綿業就很發達,朝廷還專門設置錦官來管理,所以成都又稱「錦城」。西漢文學家揚雄在《蜀都賦》中說:「若揮錦布繡,望芒兮無幅」。並說在成都隨處可見「揮肱織錦」、「展帛刺繡」的情景。五代十國時期,四川前後建立了前蜀和後蜀兩個王朝。那時中原一帶戰爭頻繁,唯獨四川能偏安一隅,為刺繡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。同時,繡品需求量很大,也刺激了民間刺繡的發展。到了宋代,天下重歸統一,蜀繡有了更大的發展。據《全蜀藝文志》記載:「蜀土富饒,絲帛所產,民製作冰繡等物,號為冠天下。」可見當時蜀內刺繡之盛。 蜀繡是以四川成都為中心的刺繡產品的總稱。它以軟緞和彩絲為主要原料,運用獨特的繡技,繡制被面、枕套、衣、鞋和畫屏等。蜀繡的繡工和針法特點可以概括為:「針
腳整齊,線片光亮,緊密柔和,車擰到家」。所謂「車」是指刺繡的關鍵部位,如動物的眼睛,一朵花的花瓣等處,由中心起針,逐漸向四周擴展。所謂「擰」則是指運用 長短不同的針腳,從刺繡形象的外圍逐漸向內添針或減針。這種獨特的繡工使繡作品有張有弛,濃淡適度,密疏得體,因而,蜀繡多有水墨寫意畫的藝術效果。 川酒可考的歷史,至少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那傳說中的古蜀國蠶叢、魚鳧時代。近年在廣漢三星堆古蜀都遺址,發現了大量的酒器,這些酒器的品種之繁多,埋藏之集中,令人歎為觀止。 西漢時巴蜀城邑除釀酒作坊外,已有了與之配套的批發酒的商舖和零售的小店。盡人皆知的司馬相如與卓文君在臨邛(今邛州市)開店賣酒,"文君當壚"的佳話,即發生在這一時期。 到了唐代,四川釀酒空前發展。張籍的《成都曲》中寫道:"錦江近西煙水綠,新雨山頭荔枝熟。萬里橋邊多酒家,遊人愛向誰家宿。"當時的成都酒多、酒家多、酒客多。但更重要的是酒的質量大有提高。李肇在《唐國史補》中將
"劍南之燒春"列為全國名酒,成都的"生春酒"是向朝廷進貢的貢品. 元代在全國實行酒禁,獨於四川不禁。使四川地區的釀酒業在宋末戰亂後得到迅速恢復和發展,此時四川仍以保持和創造名酒著稱。如古已有之的名酒郫筒酒、鵝兒黃及安酒等,雖經戰亂卻仍未失傳。
明代川酒仍保持名酒眾多的特色,川酒的名酒進入其重要的發展階段。除成都之外,瀘州和宜賓兩大名酒基地開始出現,今天的名酒如瀘州老窖、五糧液開始出名。其一直沿用至今的
"老窖"也已開始使用。 清代,四川名酒及其釀造工藝走向成熟,四川酒業空前興旺,今天川產名酒在那時基本上都己蜚聲全國,如綿竹大曲
(今劍南春)、瀘州大曲(今瀘州老窖)、全興大曲、雜糧酒 (今五糧液)、喻酒、咂酒等。 近代,川酒的發展更突飛猛進,今天四川的名酒區,形成了以萬里長江第一城宜賓為中心,北溯岷江上至成都、綿陽,南順長江達瀘州並沿赤水河至古藺,形成一個帶狀的區域,是今天川酒名酒的搖籃。 三星堆遺址是四川境內迄今發現的範圍最大。延續時間最長,出土文物最為精美,文化內涵最為豐富的古國、古城、古文化遺址,是我國「七五」期間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。經考古發掘證實,該遺址從新石器時代晚期延續發展至商末周初,曾為古蜀國都邑所在地,其影響之大、價值之高,堪稱世界文化遺產。 三星堆遺址從發現至今已有六十多年,先後出土了數以萬計的陶、石、金、銅、玉等文物,特別是一九八六年在三星堆發掘的兩個大型商代祭祀坑,出土了近千件精美絕綸的珍貴文物,引起了世界轟動。在這批眾多的珍奇瑰寶中,有堪稱世界古銅像之冠的大立人像,有我國最大、最早、造型奇特的青銅立人像;有象徵當時蜀國最高首領身份和權力的「純金權杖」;有世界上年代最早、樹株最高。形象神奇的青銅神樹以及體薄如紙的黃金面罩。大小各異的青銅人頭。神秘怪誕的青銅面具。數十根珍貴象牙。數千枚海貝等等。 三星堆遺址考古的重大發現,揭開了川西平原早期蜀國的面紗,將蜀國的歷史推前了兩千多年,填補了中國考古學、青銅文化、青銅藝術史上的諸多空白。 四川糖畫 四川民間工藝糖花,是用白砂糖熬成糖汁做畫.做畫人手法精奇,技法多樣,瀟灑自如.〞孔雀開屏〞〞二龍戲珠〞、等惟妙惟肖,令人歎為觀止。 四川木偶 從唱腔、劇目到表演程式廣受川劇影響,而自身又小巧靈便,因而班社多如牛毛,大大超過了川劇班。諸類型中,尤以杖頭最盛;而杖頭木偶又依造型結構和表演風格的不同,分做大木偶、中型木偶、小木偶(精木偶)三種。 |